青藏高原紫外线强,沙漠地区尤甚。炎炎烈日下,尽管做了尽可能的防护,但脸上暴露的几块区域没一会儿就被灼伤了。近日,坐在东方红拖拉机车斗上,经过一路颠簸,《法治日报》记者来到了位于青海省海南州贵南县森多镇完秀村的2020年贵南县规模化防沙治沙项目三标段施工现场。
只见沙漠山丘一个连着一个,大家伙正忙着制作草方格。贵南县自然资源局造林办主任李忠玉告诉记者,草方格主要起到防风固沙作用,经过画线、铺草、压草、踩实这四个步骤后,一个草方格就制作完成了,明年就在草方格里种上树,进一步改良生态。
贵南县地处黄河流域,境内黄河总长174.58公里,是黄河上游重要生态保护区,同时也是沙漠化土地分布较广,沙化危害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全县土地总面积6649.7平方公里,其中沙漠化土地面积达342万亩(沙漠面积142万亩),占县域总面积的34.2%。上世纪中期,木格滩周边沙漠每年以5至15米的速度扩展蔓延,每年近3000多亩草地、耕地被沙漠吞噬。
1996年,西宁污水处理设备,贵南将沙漠化治理列为全县头等大事,按照以“环木格滩生态圈治理为主线,四滩两沟两线一流域为重点”的防沙治沙总体布局,采取“乔、灌、草结合,封、造、管并举”工作措施,每年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和部队、民兵、僧侣、师生及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治沙造林活动,防沙治沙工作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同时加大防沙治沙新技术的研究、引进和推广力度,随着沙区杨柳深栽造林技术、草方格沙障设置技术的推广应用,全县造林成活率由以前的不足60%提升到85%以上。
近年来,贵南县紧紧依托国家生态建设项目和推进国土绿化三年行动,持续实施三北防护林、防沙治沙示范区、青海湖流域生态治理、沙化土地封禁保护、龙羊峡库区南岸周边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天保公益林补助、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等一批生态重点工程,进一步筑牢了贵南绿色基底。
在防沙治沙过程中,制度化保障和法治化手段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贵南县纵深开展以“全民、整治、普宣、亮剑、提升、弘扬”六大行动为主要内容的大美草原守护行动。以“清除公路沿线垃圾、违法违规拉设网围栏、打击未批先建、私搭乱建”为重点,依法对沿线群众进行政策法规宣传教育,积极发动群众自觉参与生态环境整治。
同时,进一步加大草原违法案件办结力度,重点针对非法征占用草原、草原未批先建、非法开垦草原、违反禁牧和草畜平衡规定等行为开展专项执法检查,有效遏制了非法征占用草原等违法行为的势头。共拆除违法违规搭建彩钢房37座,截至目前,对14起行政处罚类案件已处罚11起,司法移交类案件共10起。
以开展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县为契机,贵南县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林草管护体系建设,确保“一分造林、九分管护”制度落实到位,实现治理一片、保护一片、见效一片。全县自上而下成立了资源管护办公室、管护站等机构,明确了管护责任,有效解决了职责不明等问题。
在各村社聘请管护人员1527名,形成了县乡村三级严密的管护网络,进一步巩固提升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成效。对现有的管护制度重新进行了完善梳理,将管护职责明确到人,针对工作实际,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考核目标,实行动态管理,切实加强对管护员的日常考核,杜绝了只拿工资不干事的现象,真正实现了以制度管人管事的局面。
如今在黄沙头国家沙漠公园,登上高21米的观景台极目远眺,郁郁葱葱的绿色森林绵延不绝,底下的黄色沙丘被牢牢束缚住,绿林与草原相连形成了一幅漂亮的风景图。
望着这片珍贵的绿色,村民才关杰感慨万千:“那时这里没有一棵树,全是黄沙子,一刮风旁边这条公路就被淹没了,现在有了植被,再也不怕了。”
25年来,贵南县累计投资14.5亿元,完成人工治沙造林110万亩,封沙育林草50万亩,工程固沙19.9万亩,治理沙漠化面积178.9万亩(其中,沙漠面积40余万亩),筑起了长达300多公里的“防沙绿色长城”,全县森林覆盖率由1996年的2.6%提高到现在的19.24%,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贵南县先后被评为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和全国防沙治沙先进单位。(记者 徐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