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没有声息的春天。这儿的清晨曾经荡漾着乌鸦、鸫鸟、鸽子、樫鸟、鹪鹩的合唱,以及其他鸟鸣的音浪;而现在一切声音都没有了,只有一片寂静覆盖着田野、树林和沼泽。”
在美国作家蕾切尔·卡逊1962年首次出版的《寂静的春天》一书中,这是“明天的寓言”。实际上,这正是世界上许多地方“今天的现实”。
为提高人们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每年5月22日被设立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主题为“呵护自然,人人有责(We’ re part of the solution)”。
“我们星球如今面临的挑战如此迫在眉睫,我们没有时间再犹豫等待他人挺身而出了。呵护自然,我们人人有责。”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英格·安德森为2021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发表视频致辞时如是强调。
地球生命之源
何谓生物多样性?据世界自然基金会定义,生物多样性指地球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即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和生存环境,其表现就是千千万万的物种。
可以说,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之源,是解决一切包括气候、健康、粮食和水安全以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关键和基础。地球是人类目前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若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无异于自掘坟墓。
不幸的是,譬如大肆捕杀鲸鱼、非法贩运野生动物、过度砍伐雨林等破坏生物多样性的例子依然屡见不鲜。最近震惊国际社会的一例,便是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将福岛核污水排入大海。此等行径不仅危及全球海洋环境和生态体系安全,极大破坏生物多样性,而且专家认为恐将影响太平洋地区数百万人的生命和生计。
可见,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绝非单纯是环境问题。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去年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指出,生态破坏涵盖经济、健康、社会正义等多方面,甚至会影响地缘政治。新冠肺炎疫情就是生态平衡被破坏的后果之一,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灭绝速度空前
“从郁郁葱葱的南美洲丛林深处到冰雪覆盖的亚洲山峦之巅,从欧洲熙熙攘攘的都市到非洲的广袤平原。”2019年首播的英国系列纪录片《七个世界,一个星球》展现出七大洲多样生物生长繁衍的故事,同时也揭示出动物们在人类主导的世界中面临的残酷挑战。
时年92岁的主持人大卫·爱登堡在节目中回忆道,他第一次在野外寻找红毛猩猩是在1956年的加里曼丹岛,那时森林里生活着约17.5万只红毛猩猩。但在此后60年里,红毛猩猩的数量减少一半以上,成为了濒危物种,在自然环境中越来越难以拍摄到它们。
正如古特雷斯在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致辞中警告的那样,生物多样性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惊人速度下降,人类消耗自然资源的速度已超出地球再生速度。
2019年发布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全球评估报告》(下称《评估报告》)显示,目前全球物种灭绝速度比过去1000万年的平均值高数十倍至数百倍,在地球上大约800万个动植物物种中有多达100万个面临灭绝威胁,其中许多物种将在未来数十年内消失。
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的《地球生命力报告2020》亦指出,自1970年以来,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哺乳动物、鸟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鱼类的全球种群数量平均下降了约三分之二。尚无迹象表明,这种“灾难性的下降”有放缓趋势。
多份报告指出,导致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罪魁祸首”在于气候变化、外来入侵物种、过度开发自然资源、污染和城市化等。“今天,人类正在让许多物种灭绝,甚至可能包括自己。”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现实如此严峻,采取行动为时已晚吗?
《评估报告》表示,虽然地球物种正遭受灭绝威胁,但是只要全球各国采取彻底的“革命性改变”,保护和拯救全球生物多样性希望犹在。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将于今年在中国昆明举办,大会主题为“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在今年第四届“一个星球”峰会上,多位与会人士期待COP15能达成“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的趋势。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去年出席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时表示,作为昆明大会主席国,中方愿同各方分享生物多样性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经验。中国通过采取有力政策行动,过去十年,森林资源增长面积超过7000万公顷,居全球首位;长时间、大规模治理沙化、荒漠化,有效保护修复湿地,生物遗传资源收集保藏量位居世界前列;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85%的重点野生动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
#p#分页标题#e#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伊丽莎白·穆雷玛此前也表示,举办大会体现了中国通过多边主义促进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承诺和决心。“我们相信凭借中国政府的坚定承诺和巨大努力,中国将为世界带来一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
“山积而高,青海赛宇环保,泽积而长。”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推进全球环境治理、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仍需各国不懈努力。(作者 薄雯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