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的观测台上,眼前的一幕令人惊叹:800多只大天鹅或觅食,或休憩,或在低空飞翔。低头再看,十几只天鹅就在观测台下的水面上游戏、觅食。
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湿地保护科科长柴世元对记者说:“今年大天鹅来得很早,往年最多时在1月,今年11月就来了近400只,现在已经有800多只了。你看,这片水域还有野鸭等其他鸟类,这里早就成了这些候鸟的天堂。”
说起自己与这些候鸟的故事,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管护队队长刘永军最有发言权。“我来管理局工作时,才第一次近距离看到大天鹅,虽说当时也就几只,数量不多,但还是很激动。随着我们救助力量的增强,我们与天鹅的接触更密切了。2012年,我们救助了6只受伤的天鹅,第二年放飞后,其中有3只连续几个冬季都回到这里。”
多年与这些野生候鸟的接触,让刘永军对天鹅的生活习性了如指掌。“每次它们来前,先来的是哨兵,发现这里生活环境适合,就会发出一阵阵特殊的叫声。随后,大批的天鹅就飞来了。这时候,天鹅的叫声又变了。当它们在这片水域找不到食物时,又会发出一种叫声,会集体飞到另一片水域去,非常有规律。”
作为新疆最大的湿地公园,玛纳斯湿地是典型的河流湿地和库塘湿地。它由年径流总量15亿立方米的玛纳斯河与塔西河连接的9座中小型水库所形成,湿地内现有水面6万亩、水草地6万亩、芦苇荡3万亩、次生红柳灌木林和胡杨林2万余亩,形成了湿地植物与沙漠植物的交错带,为鸟类和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繁衍空间,对保护新疆天山北坡流域安全、绿洲稳定和生物多样性构筑,具有重要的作用。
管理局局长李洪彦说:“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规划占地面积85平方公里,实际管护面积达到111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面积达到47平方公里。玛纳斯湿地公园于2011年3月被批准为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试点,2016年8月通过国家验收确定为国家级湿地公园,跻身全国22个重要湿地之列。”
监测统计数据显示,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内现有野生动物331种,西宁排污许可证,其中金雕、黑鹳、白尾海雕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7种;灰鹤、蓑羽鹤、大天鹅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40种;荒漠植物140种、湿生水生植物40种,占新疆433种湿地植物的45.3%。
李洪彦说:“玛纳斯湿地处于世界候鸟迁徙‘3号线’,是地球生物链的重要节点,是世界候鸟的重要栖息地繁殖地,是候鸟飞跃天山和阿尔泰山的‘能量补充站’。每年春秋季节,数万只灰雁、鸿雁、野鸭、渔鸥、鸬鹚等在此停留歇息、补充能量。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在此越冬的大天鹅、白鹭、鸬鹚等候鸟数量不断增加。这也给我们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与任务。”
在观测台上记者看到,一条水流冒着热气,缓缓地流动着。大天鹅们沿着这条不结冰的水面在觅食。柴世元介绍,这是他们近几年进行改造后所实现的。“候鸟在冬天要在不结冰的水域觅食,过去我们只能靠人工方式把结冰的水面剁开,费力费时不说,仅工人们的伤病就是个大问题。后来我们把地上泉水通过铺设管道的方式引入,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
为了让这些候鸟在玛纳斯湿地得到更好的能量补充,管理局多策并举,实施了一系列的适应候鸟生活的工程。
作为一个农业大县,农民在种植中使用农药、化肥怎么办?李洪彦给出的答案是:县委政府与湿地周边农民签订保护协议,采取生物防治、提前防治等方法,严禁湿地周边农业生产中使用农药与化肥。
加大对水资源保护力度,每年从玛纳斯河引水进行补充。仅今年进行的生态补水量就达1000多立方米,保证湿地公园内植物的生长。在水量增加的同时,他们还投放各种鱼苗,今年就投放了13吨鱼苗,供候鸟觅食。
与周边的水库协商后禁止拉网清塘,让没有生长成商品的鱼类留在水库里,供候鸟食用。同时改变冬季水库不蓄水的习惯,让冬季的水库蓄满水,供候鸟生活。
加大在湿地内退地还湿,将这些退出来的土地种上苜蓿、玉米、山楂等果树,为候鸟提供食物。仅今年投入的玉米等食物数量就比去年增加三倍多。
多措并举,让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真正实现了候鸟能量补充站的目标,今年来这里补充体能南迁的大天鹅、灰雁、鸬鹚等候鸟规模,数量比往年增长了一倍,候鸟南迁时间比往年提前了15天左右。
“特别是我们在去年还观测到新物种侏鸬鹚。这种鸟过去只在欧洲、非洲出现过,去年我们这来了40多只,今年更是来了60多只。”柴世元说。(记者 王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