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长江流域武汉段人工增殖放流活动18日上午在汉口江滩三期武汉渔政码头举行,5500尾中华鲟幼苗放归长江。
当日上午9时许,记者在武汉渔政码头看到,中华鲟鱼苗已准备就绪。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危起伟介绍,西宁环保公司,目前正是人工增殖放流中华鲟的适宜时间,幼苗成活率相对较高。
此次人工增殖放流活动由武汉市农业农村局组织,武汉市农业综合执法督察总队具体实施,放流的中华鲟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长江所繁育,共投入50万元资金。
为保证此次活动达到预期效果,活动组织单位与鱼种供应单位多次商讨,对当前长江水文环境因素以及中华鲟幼鱼的生长状况进行综合评估,最终决定放流平均体长10厘米左右的中华鲟人工培育“子二代”鱼种,以保证其进入长江后有较强生存能力。
中华鲟是中国特有古老珍稀鱼类,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誉为“水中大熊猫”和“活化石”。危起伟介绍,2013年、2015年、2017、2018年,研究机构都没有监测到长江野生中华鲟自然产卵,2019年仍在监测中,总体来说野生中华鲟生存状况不容乐观。
近日,武汉市召开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工作会议并发布《武汉市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和建立补偿制度实施方案》,计划2021年1月开始在长江汉江干流武汉段禁捕10年。
危起伟表示,禁捕对于保护长江鱼类是件非常利好的措施,人工繁育则可以确保中华鲟这个物种不会消失,增殖放流是养护长江渔业资源,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记者 张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