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记者从北京市生态环境局获悉,2019年北京市降尘量均值为5.8吨/平方公里·月,同比下降22.7%,超额完成2019年初确定的6.5吨/平方公里·月的目标任务。北京市扬尘污染防治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
“量大面广”是北京市扬尘源的主要特征。据统计,北京市建筑开发面积多年维持在2亿平方米左右,市政、交通、水务、园林等工程广泛分布,各类道路里程接近3万公里,裸地面积总体维持在200-600平方公里之间。施工扬尘、道路扬尘、裸地扬尘影响相互叠加,扬尘污染防治工作压力巨大。
最新一轮的细颗粒物(PM2.5)源解析结果表明,扬尘对北京市PM2.5排放贡献率达16%,超过燃煤和工业,是仅次于机动车的本地第二大排放源。
为推进扬尘污染防治工作,北京市建成覆盖全市街乡镇共计1020个监测点位的粗颗粒物自动监测网络,实时掌握扬尘污染情况。构建全市统一的施工工地扬尘视频监管平台,督促各行业规模以上施工工地安装视频监控,监控信号统一接入平台,强化施工扬尘监管。
城管执法部门也持续加大执法力度,2019年针对施工扬尘类违法行为累计立案3.2万余起,同比增长35.2%,罚款约1.5亿元。另一方面,将扬尘执法量排名通报下沉至街乡镇,着重关注粗颗粒物排名靠后街乡镇的执法数量,倒逼落后区域执法管理水平提升。
为强化社会监督,北京市还依托市属主要媒体平台,每半月通报全市粗颗粒物浓度排名后30名以及各区排名后3名的街乡镇,每月通报道路尘负荷全市前10名、城六区后10名、郊区平原地区后10名的街乡镇,西宁环评代办,以及全市最脏的10条道路。通过媒体曝光存在严重扬尘问题的工程,2019年公开曝光178处。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表示,2019年北京市降尘量在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城市中排名第3,比2018年提升了9名,但扬尘污染防治仍处于爬坡过坎的阶段,必须持之以恒狠抓实干。(陈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