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是第七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3日,青海省发布《青海湖生态环境保护状况》。多项指标表明:青海湖“水-鸟-鱼”生态系统持续向好。
青海湖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作为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维系着青藏高原生态安全,被称作“气候调节器”和青藏高原物种基因库。
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何玉邦介绍,2008年,青海省启动实施为期10年的《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项目总投资15.67亿元,主要实施了人工增雨、湿地保护、退化草地治理、沙漠化土地治理、河道整治、陆生生物多样性保护、青海湖裸鲤保护与恢复、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等工程。
据了解,2019年青海湖水位达到3196.24米,15年间水位持续上升3.27米;水体面积达到4549.38平方公里,与2004年同期相比扩大304.88平方公里。
至2018年,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完成湿地生态修复治理面积1.2万亩,实施休牧、禁牧、轮牧47万亩;实施生态效益补偿项目,恢复与修复鸟类栖息地生态环境,西宁环评代办,改善黑颈鹤营巢区,黑颈鹤由2007年的40余只增长到2018年的130余只,青海湖区域鸟类由1996年的164种增加到了目前的225种;青海湖独有的濒危物种普氏原羚种群由1994年的300余只增加到2018年的2000余只。
仅分布在青海湖及青海湖流域的青海湖裸鲤被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对维系青海湖流域“水—鸟—鱼”生态链和生物多样性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19年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达到9.3万吨,而在2002年,青海湖裸鲤的蕴藏量仅为2592吨。
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副局长哈承科说:“目前青海正在积极推进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将青海湖纳入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我们要切实保护好青海湖,筑牢生态安全屏障,让青海湖永远碧波荡漾。”
《青海湖生态环境保护状况》参考资料和数据主要来源于中科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监测报告、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年度监测报告,以及青海省水利厅水文局、省农业农村厅渔政处、省林业和草原局等。(记者李琳海 耿辉凰)